中华厨具网
    手机版    二维码   标签云  厨具企业大全

山水水泥股份之争控制权陷多方博弈

2022-05-15 16:12:59 来源: 作者/编辑: 浏览次数:155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凯普顿厨房设备

山水水泥股份之争引关注 控制权归属即将水落石出

经济参考网

7月21日,山水水泥公告称,董事会收到亚洲水泥,以及中国建材于7月20日发出的信函,表示两家公司有意共同提出自愿现金全面收购要约,按要约方将厘定的要约价,收购所有股份,并正在考虑这项要约是否可行。此事源于山水水泥与中国天瑞水泥控制权之争。目前,该事件持续发酵,并将在本月29日召开股东大会,结果是山水集团张才奎、张斌父子继续执掌企业未来,还是外来族天瑞集团成功换帅,不久将见分晓。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这起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亦是由于山水水泥相较于天瑞水泥来说,前者的实力高于后者,在2015年的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中,山水名列第七,而天瑞为第十。但是如果天瑞在29日的股东大会上取得控制权,那么就上演了一部以小吃大案例。

2014年10月27日,山水水泥通过定增引入中国建材,向中建材配售5.631亿股,中建材持股16.67%成为山水水泥第二大股东。中国建材属于央企,是中国第二大水泥企业。

接下来,此前的第二大股东、总部设在中国台湾的亚洲水泥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增持。截至2014年12月1日,亚洲水泥已增持至20.90%,重回第二大股东的位置。

2015年4月10日前后,天瑞集团突起发难,在二级市场大举增持。4月16日,天瑞水泥发布公告称,“主席兼控股股东李留法持股70%的天瑞集团已收购山水水泥9.51亿股,占其股本的28.16%,成为山水集团第一大股东。”正是由于天瑞集团的连续增持,导致山水水泥公众持股数量少于联交所规定的25%的底线并触发停牌。

5月份,山水集团针对原改制时期一批出资持股员工愿意,推出了变现方案,并成功让先报名的部分职工股份变现,随后,山水投资部分小股东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禁止令”,这让山水员工的变现活动被迫停止。

5月22日山水水泥举行年度股东大会,天瑞集团并未派人参加。从公布的表决结果看,该集团也未有代表被推选为山水水泥董事。“事后我们曾与天瑞水泥沟通,但未能摸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可一旦因公众股过低而退市,所有股东利益都会受损。”山水水泥党委书记陈学师表示,企业将保持与亚洲水泥、中国建材之间的良好战略合作关系,防止天瑞水泥再次收购。并称对于天瑞集团恶意增持致山水水泥停牌,进而影响公司境内外的融资,必要时将会诉诸法律。

随后,天瑞提议罢免山水集团现任8位董事中的7位,只有一名来自亚洲水泥的非执行董事李冠军不在其列。其余7位董事,包括张才奎、张斌父子和另一名非执行董事中国建材股份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常张利,均在提议罢免之列。这也是天瑞入主山水成为第一大股东后,直指山水控制权。对此,山水集团党委书记陈学师向记者表示,“要解决山水水泥面临的问题,当务之急应当是各方理性协商,整合多方面的诉求,化干戈为玉帛,找到最大公约数,朝着山水水泥健康化的方向共同努力,把山水水泥引上治理规范、运作顺畅的道路,并不是直接要求董事会大换血,换主易帅。”

目前山水的股东结构为,天瑞集团持股28.16%,山水投资持股25.09%,亚洲水泥持股20.90%,中国建材持股16.67%,公众持股比例为9.18%。根据山水7月8日公告,中国建材及亚洲水泥将按山水水泥目前董事会推荐意见投票,而目前董事会推荐意见为:反对免掉现董事及通过重选董事。因此,山水投资的意见至关重要,如果山水投资持一致意见,反对免掉董事及通过重选董事,则天瑞提议被否决,反之则需要天瑞至少获得53.25%的赞成票。因此,山水投资所占25.09%的股份中,最终呈现怎样的比例分配,将会是决定山水水泥的重要因素。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来看,最终结果无非三种,第一,以张才奎为主的公司原管理层继续执掌公司;第二,天瑞逆袭成功,将山水水泥收归囊中使之成为其附属企业;第三则是中国建材取得控股地位,使山水成为央企的一部分,加入“混改”大军。

“对我们普通工人来说,结果怎样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我们只是希望股份变现的方案可以继续实施,而天瑞如果控制了山水,那么变现可能会被长期搁置,这也是我们维权的主要原因。“一位山水水泥职工代表告诉记者。

“我认为如果山水水泥成为中国建材的一部分,从地方民营企业变成央企子公司,我们也是很欢迎的,毕竟这也符合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方向。”陈学师如是说。

7月29日的股东特别大会将决定山水水泥未来的走向,无论这家中国知名的水泥生产商往何处去,都将会是水泥行业2015年的重要一笔。

香港高院表态 山水水泥控制权之争渐趋明朗

金融界股票

引发水泥行业高度关注的山水水泥(00691.hk)控制权争夺战又有新进展。7月23日,香港高等法院否决山水投资股份接管人有关罢免山水水泥董事的提议。接管人之前提出在将于7月29日举行的临时股东会大上罢免山水水泥部分董事。法院在裁决书中表示,有关提议的影响过大。香港高院指示意味着作为山水水泥第二大股东山水投资(持有山水水泥25.09%股权),将在7月29日股东大会中对天瑞水泥提出的更换董事议案不得不投反对票,山水水泥现任管理层成功阻击“野蛮人”天瑞水泥已毫无悬念。

山水水泥是山东省明星企业,2008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首只在香港上市的水泥行业红筹股,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12户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之一,在中国水泥行业中具有举重轻重的地位。

2005年4月,山水集团为筹备香港上市,在香港注册中国山水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其3933名员工持股的载体,公司股权全部由管理层股东持有,注册人由原来山东山水的9名代持股东变成了9个显名股东。同年11月,山水投资与三家外商合资组建中国山水(香港)有限公司,山水投资出让49%的股权融资5100万美元。同时,根据香港红筹上市要满足注册地在海外、资产在内地的要求,中国山水香港又设立先锋水泥,由先锋水泥收购全资山东山水。由此,山东山水完全变为外商独资企业,并于2008年7月赴港上市。

山水集团上市的整个境外架构的设计和安排都由其投资人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设置。据山水水泥法务总监唐伯贤介绍,当时为推动顺利上市,在9名显名股东都知情的情况下,具有丰富pe和ipo经验的财务投资人经过综合考虑,对员工持股进行了信托安排,转为酌情信托。2008年4月,山水集团香港上市前夕,3939名职工股东(除9名注册登记股东外)被要求在张氏、李氏于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的信托确认函上签字,这时职工股东的身份变成信托受益人。但就是这种安排埋下了山水水泥控制权争夺的隐患。

2014年11月,企业6名前高管与2095名职工将前董事长张才奎起诉到香港高等法院,认为酌情信托是侵吞了员工股份,同时向法院申请“禁制令”和“接管令”。“申请‘禁制令’是在诉讼期间禁止张才奎代替职工在山水投资投票表决;申请‘接管令’是诉讼期间由法庭指定第三方代管,避免一方损害企业。” 2015年5月20日,香港高院批准了接管令。

在山水水泥忙于处理山水投资股权诉讼期间,今年4月,天瑞集团对山水水泥发动突袭,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天瑞国际,在二级市场上突击扫货山水水泥股份成为了其第一大股东,并导致山水水泥因公众股比例低于10%而停牌。6月19日,天瑞集团要求召开山水水泥特别股东大会,提议罢免除1名现任非执行董事以外的其余7名全体董事(目前山水水泥共有8位董事),并委任7名新董事。如果上述议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天瑞集团将实现用不到60亿成本就控制了山水水泥200亿的资产,山水水泥将变成河南天瑞的控股公司。

由于天瑞始终没有对其控股山水的意图及对未来安排公开表态,天瑞水泥上述议案遭到山水水泥第三大股东亚洲水泥、第四大股东中国建材、现任管理层及山水水泥职工公开反对。7月20日,中国建材与亚泥共同提出自愿现金全面收购要约

天瑞的底气来自于被接管的山水投资的股权。接管人控制著山水投资约45.6%股份,而山水投资则持有山水水泥25.09%股权,加上天瑞持有的28.2%,如果接管人按天瑞意志投票,显然稳操胜券。

在7月23日的判词中,香港高院认为,接管人罢免山水水泥董事“远远超过了指派接管人的原意。接管人已超出了保护一部分股权的价值的角色,还意图间接地管理山水投资和山水水泥。”香港高院重申,因为接管人只是秉承财产保全原则下,“观察而不插手”的身份直到最终案件的结审,任何于此不符的情况都是错误的。

根据香港高院判词,天瑞联手山水投资接管人控制山水水泥的意图落空。加上中国建材与亚洲水泥的联手反对,7月29日山水水泥股东大会局面已渐趋明朗。

中国建材联手亚洲水泥参战 山水水泥控制权陷多方博弈

华夏时报

中国建材(03323.hk)7月21日的一纸公告,使得山水水泥(00691.hk)控制权之争变得有意思起来。

公告称,公司已与亚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00743.hk,以下简称“亚洲水泥”)联合向山水水泥发出信函,两公司正考虑以全面要约收购的方式收购山水水泥全部已发行股份。

“天瑞集团发起的股东特别大会将在本月29日召开,天瑞集团拟在本次股东大会上全面改组山水水泥现任董事会。”锐财经证券分析师王政7月23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建材在这个时间节点突然“转向”,使得围绕山水水泥的控制权之争进入多方博弈阶段。

突然“转向”

在王政看来,中国建材的突然“转向”让人觉得颇为诡异。

目前,中国建材及亚洲水泥分别持有山水水泥16.67%及20.96%股本。为公司第四及第三大股东。前两大股东则分别为天瑞集团和山水投资。

中国建材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及亚洲水泥在20日联合发出信函以通知山水水泥的董事会,中国建材及亚洲水泥正考虑联合作出自愿现金全面收购要约,以要约人将厘定的要约价收购山水水泥的全部已发行股份。

截至公告日,山水水泥目前的股权结构被四大股东高度集中。除亚洲水泥及中国建材控制的37.63%股份外,天瑞集团与山水投资所持股份合计为53.25%。

“不过,公告并没有披露每股作价,也没有强调不能保证可能收购要约将可落实。”王政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全面要约收购仍处于考虑阶段。

中国建材在公告中表示,“中国建材及亚洲水泥仍在考虑可能收购要约的可行性及实际执行情况。不能保证可能收购要约将可落实。可能收购要约可能会或可能不会继续进行。”

“中国建材有权利这样做,我们不便评论。”对于中国建材考虑全面要约收购山水水泥,天瑞集团对外发布消息说,山水水泥的股东特别大会将在29日如期召开,不会受到影响。

“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天瑞集团正在谋求重组山水水泥董事会,预计其对中国建材的全面要约收购不会考虑。”王政说,山水投资内部正面临纷争,因此,中国建材的全面要约收购也很难得到山水投资的支持。在此情况下,中国建材对山水水泥的全面收购希望渺茫。

天瑞谋局

今年4月,天瑞集团及其关联人在港股二级市场豪掷62亿港元(7.7508, -0.0005, -0.00%)、以每股6.57港元的成交均价狂扫9.51亿股,至4月16日成功取得山水水泥28.16%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4月16日,山水水泥宣布公司在5月22日召开股东周年大会,在本次大会上拟新增4名董事,重选1名到期退任董事。但在这5名董事人选中,无一来自天瑞集团。

“从这则公告可以明显看出,山水水泥现任管理层显然不想让天瑞集团介入。”王政说道,“在随后5月22日的股东周年大会上,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天瑞集团未派一人参会,似乎也表达了其无声的抗议。”

6月18日,山水水泥发布了“股东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的公告。公告显示,天瑞集团要求罢免除非执行董事李冠军以外的全部董事,同时提名了7名“天瑞系”董事人选。

天瑞表示,两股东都没有把全购建议通知他们,亦不认为全购建议能够解决山水水泥的问题,最终将毫无用处。天瑞亦解释,他们之所以建议更换山水水泥管理层是出于股东利益,因为相比同业,管理层的表现不够好。

鹿死谁手?

在王政看来,山水水泥的控制权之争实际上是张才奎父子与天瑞水泥之间的争夺。

7月20日上午,数百名身穿工服的山水水泥职工来到山东省政府门口,用这样一种“无奈”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诉求。

“为了山水几万名职工和企业未来发展,以及股东的利益,我们相信大家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山水集团党委书记陈学师表示。

不过,上述行动被山水水泥前高管认为是张才奎父子导演的“闹剧”。

“由于张才奎与持股职工发生司法纠纷,原来由张才奎代持的山水投资43.29%的职工股权被裁定为由第三方接管。”王政分析,对于目前山水水泥实际控制人张才奎来说可谓内忧外患。而其在股东特别大会前,推出了高收益的现金折算股权回购,希望通过此举厘清股权,解决内患,但显然,成果不明显。

本报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是,与张才奎有股权纠纷的以山水水泥原高层管理人员为代表的山水投资的小股东明显倾向于天瑞集团。各方角力到了关键时刻,是以张才奎、张斌父子为首的现任山水水泥实际控制人继续执掌,还是天瑞集团成功逆袭?“一切还得等到股东大会决断。”王政说道。

进退之间 ——山水水泥纷争中迷失的“平衡点”

中国建材报

世事如棋,山水纷争亦如此。

纷争的双方——管理层和维权者,在不停地做着进退的抉择:往往进一步是为争寸土,而退一步则出于无奈,进退之间,取决于各自的动机和心态。

山水水泥纷争升级的过程,也是思想和行为进与退的选择过程,从高层辞职反目到职工维权,一路发展到如今的“控制权”之争,其间充满了“进退抉择”。事态发展到今天,解决问题的出路依旧是一个进退选择的尺度问题。

父子俩:急性子和快节奏

改革,不仅要充满勇气向前冲,更需要智慧方法和斡旋能力;发展,不仅是瞄准目标向上攀,更需要耐心蓄力或以退为进。就像握着风筝线的人,只有懂得把握风力风向的变化,灵活掌握何时该收,何时该放,才能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快”是山水水泥30多年改革路上呈现的最大特点,翻阅多年来有关山水的报道文章,“超越、上升、扩大、取得……”等词汇,都有着“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气概。规模扩大要快,战略跨越要快,发展决策要快,利润获取要快……张才奎是个急性子的人,也培养出了山水的“快节奏”。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往往也是急性子的人惯有的思维方式。张才奎坦言自己在带领山水发展的数十年里,为了只争朝夕,很多时候只能不拘小节。

在这样一味求快的节奏中,山水似乎找不到可以“停一停、缓一缓”的时间和理由。就像一部永远旋转停不下来的水泥窑,却忘了定期检修的重要性。

这种快节奏运转,甚至已经忽略了企业发展的阶段性以及每个阶段需要为换挡留出的时间和空间。大企业集团的新老领导人换届交班,都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都要经历交接、换挡和磨合的空档期。

这段时期也恰恰可以让企业进入“检修期”,新老领导人以及核心团队成员,完全可以共同利用这段时期,让企业旋转的速度缓一缓、头脑静一静,为企业把把脉、诊诊断,并按着全新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率先做一些熟悉摸底、交流沟通和基础建设工作。最起码,利用这段时间,接任人可以将未来的改革思想意识,用一种智慧的方式,让职工们认知理解。

快节奏的山水,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空闲期”,新老领导人交接班也完全停不下快速旋转的速度。“子承父业”后的张斌甚至加快了脚步,更难为山水疏通一下血管,缓解一下神经。

先将有关利益的问题抛开不提,只从感情和思维意识上,在山水老干部、老员工的意识里,企业推行这么多年的管理制度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大家干得似乎也挺来劲,企业发展得又红红火火,为什么换了个30出头的毛头小伙,就要把比他年岁还大的山水变个模样呢?张斌谈起山水推行新管理制度时说:“我也反思,在对待很多一辈子在山水基层工作的老员工而言,我的做事方式方法就像很多家庭里孩子和父母一样,两代人长期缺少沟通,甚至几乎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年轻人希望长辈人能快速接受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长辈却很难理解年轻人的想法和做法”。

“不适应”与“不理解”或已成为当时很多基层干部职工的普遍情绪,但遗憾的是,新老领导都忽视了这种情绪的激增和蔓延。

张氏父子在管理山水集团的时候,都在不停地采取“进”的策略,不同的是张才奎是个急性子,做决定急、干事业急,往往不拘小节;张斌则喜欢快节奏,有着年轻人天性中争分夺秒和大刀阔斧的精神。

对此,张斌也感慨颇深,山水纷争的加剧与新管理方法推行有着直接的联系,可能是改革的步子迈得太快,如今反思做事的方式方法,也坦言在这场纷争中学会了与各方和谐共处。

如果在大力推行改革之初,先做好基础的解释和适应工作,循序渐进让企业员工逐渐适应和理解,或许就不会在短时间内激发如此尖锐的矛盾。

如果在改革交接的换档步骤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能够逐一解决,循序渐进的做好替换工作,或许不会有如此多的质疑。

如果,没有如果,什么样的办事方式方法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可能当时换一种办事方法,多考虑一下企业的现实状况,得到的会是更好的结果。

退一步,平息还是姑息

山水集团发展壮大,部分零件开始出现问题,各种违规违法行为,也露出了苗头。如果说山水在整体发展中以“快”见长、以“进”求胜,那么,在对待企业内部中,与利益和人情相关问题的态度上,急性子的张才奎似乎又瞻前顾后地“退”了下来。

张才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不止一次的表示,当企业开始出现诸如腐败、违纪等和利益相关的问题时,他虽感到不能任其发展下去,但面对一起创业、一起奋斗几十年如同兄弟的同事和战友时,又不希望因为深究严惩而影响了山水团队的“团结稳定”,认为可以暂且将事情平息下去,今后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与规范而有所改变。

如今,或许张才奎更加清楚,以此方式维持的“团结稳定”是否真的可以做到,对此类现象的“平息”态度,究竟是“平息”还是“姑息”?

据山水水泥一位负责人介绍,早在2008年左右,有人曾举报过当时负责煤炭招标工作的负责人有贪腐问题,在相关部门调查的时候,也反映了与之相关的一位高层管理者也参与其中,他们之间已经形成环环相扣的固定利益链。但当时,以张才奎为首的集团管理层,却采取了“绥靖政策”,不仅没有移交司法部门,还让其继续担任集团的主要干部,并试图通过今后集团统一的全新改革步伐,来杜绝类似这样的现象的再度发生。

一位山水集团的老员工告诉记者,张才奎在任时,每年都会有员工写信举报企业某些管理者存在贪腐和其他违规违纪问题,那时,张才奎办公桌里至少有两大抽屉里装的都是反映各种利益问题的举报信。与此同时,尽管采取了“退一步”的策略,山水水泥还是陆续有人因贪腐等问题受到法律制裁。

直到张才奎将要退休的时候,他依然不改“退一步”的初衷,据他回忆,当张斌等新领导班子成员就这类事征求他意见的时候,他曾对新领导班子说,“事情过去就过去了,能不追究就算了吧,今后你们再慢慢规范吧。”

张才奎的意见,让年轻的继承人有些为难,即便过去的事情不追究,但是他也无法容忍“慢慢规范”的效率和速度。

年迈的张才奎希望用“缓”来慢慢扫清山水自身发展的积压的灰尘,年轻的张斌却希望采取“以进为退”的方式,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从几十年一尘不变的管理方式上动手术。父子俩在这进退之间的尺度的对接上出了岔子。

对生长在企业骨架上的粗壮利益网进行刀劈斧砍,使其改头换面,这绝非不痛不痒的小手术,而是彻底的刮骨疗伤,既需要张斌如华佗一样施展高超医术,也需要山水如关羽一样怀着勇敢的心。

显然,年轻的领导人和老迈的企业,都没有达到能够经得起“刮骨疗伤”的状态。以至于新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在张斌的“主持”下大刀阔斧地推行的同时,始终伴随着怀疑、猜忌和矛盾,随着山水纷争的升级,不仅形成排山倒海之势,更在理论上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水被搅得更加浑浊,让更多山水人无法辨清方向。

这边,山水集团代表说,在以张斌为首的新领导班子上台后,就开始雷厉风行地实行集中采购和集中财务,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贪腐、违纪违规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新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下无法生存,是导致纷争开始的火源。那边,维权代表则有与之相反的说法,他们认为山水水泥进行集中采购的目的是新领导班子将权利集中起来,是想要洗钱、想要从中谋取私利、想要将山水变成张氏父子的私产。

一位曾参与维权,又始终徘徊的老职工始终都在困惑:“山水纷争开始至今,两边各说各的,似乎都有道理,我熟悉张书记的为人,可几位辞职的高管中,也有我的领导和熟悉的战友,我觉得张书记和这几位都是好人,现在弄得我也分不清孰是孰非了。所以,我也不明白厂子这么多年来一直和和睦睦的,为什么新领导班子一上台就闹出了这么多的矛盾?变化怎么就这么快,我在山水20多年了,谁不希望每天都安安稳稳、和和睦睦的。一把老骨头,哪经得起这么大的变动。”

“缄默”的代价

在中国的人传统文化里,沉默是金的处事方法更容易使纷争平息,但在当今这个网络媒体发达的时代,有时保持缄默却会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特别是在重大危机性事件爆发后,企业如果不及时的做出回馈,将事件的本来面目公诸于众,造成的后果就是人们更深的误解和对已有外部信息的深信不疑。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企业在想去挽回就是难上加难了。

山水纷争自爆发之日起,维权方就开始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争取自身的利益,并以实现自身的诉求。反观山水水泥对此则是一味的沉默、回避与妥协,这样的处事态度势必会让员工产生不安全感,让关心山水的民众对此产生怀疑。

在山水投资推出第一次变现方案后,就开始了山水的斗争,面对维权方的游说和山水水泥的态度不明,使得更多的山水持股员工认为张才奎鲸吞员工股权的说法。在山水员工参与到维权当中时,企业对此也没有高度重视,并继续按照企业原有的节奏进行工作,而不是对发生的矛盾进行调和与让步,这让山水员工产生了更大误会和不安全感。

在山水纷争爆发后,山水水泥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将矛盾缓和甚至平息,反而让事件不断发酵,影响不断扩大。维权方却在矛盾爆发后采取步步紧逼的策略,面对矛盾采取的是直接进攻的方式,甚至采取了更为激烈的游行上访、围堵山水集团、山水家园保卫战等手段,这些举措无疑是让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了如今矛盾双方“你死我活”的局面。

可能受山东人沉默寡言的性格影响,也可能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造就,或是山水水泥有自己更多的考虑。面对维权方势力不断扩大,情绪更加激烈的情况下,还是没有采取更多的正面回应,缄默好像成为山水处理此次纷争的不二法门。

在山水纷争正式爆发开始,维权方就充分利用了网络和媒体的宣传功能。自2013年12月4日,维权方以“打倒一切恶势力”发布的《中国山东济南山水集团退股闹剧(转载)》为开端,打响了山水网络战场的第一枪,开始抢占了天涯社区。此后维权方马不停蹄在2013年12月5日在天涯部落中开设了“山水集团退股事件”,2014年1月2日开设“山水集团论坛”开始成系统的发布维权声音。同样是在2014年初,维权方还自行建设了一个“山水集团反腐网”,并开设 “山水集团职工吧”,发布维权的言论。如此密集的舆论攻势,将山水纷争呈现在民众面前,并引起了诸多传统的关注,相继对此作了报道。

与维权方势如破竹的宣传攻势相比,山水水泥显得过于安静。在2013~2014年,在山水集团官网以及“山水集团吧”中根本看不到对维权方言论有反馈的只言片语,它像是一个运作正常的企业,发一些心灵鸡汤或企业成绩,此时这样的举措就显得太过于苍白无力。在此期间,《经济观察报》、《每日经济新闻》、《南方都市报》对山水纷争格外关注的媒体曾就山水纷争进行了报道,据悉均被张才奎父子委婉拒绝,而对于维权方的指控,山水水泥也是保持沉默。

在记者采访中,问道山水水泥面对维权方铺天盖地的网络宣传选择沉默的原因时。山水水泥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维权方提出的指控是多是一些早已公布的事情,甚至有一些常识性问题,员工和民众应该知道,所以企业没有必要进行一遍遍的反驳。然而山水水泥却忽略了对于普通民众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将山水进行彻底的了解,也不会去看冗长的上市公司报表,人们更希望得到一个看到简洁明确的答案。

除了对舆论宣传的忽视,山水水泥还存在着很强的传统观念,认为纷争山水的家事,家丑不可外扬,也不想让所有的人都关注山水的“家丑”。企业还希望这次纷争可以平稳的解决,认为保持维稳比世人皆知对山水更好的选择。但事与愿违,山水水泥一味的沉默、低调和妥协,使得舆论出现的一面倒的境遇,戈培尔效应造成了的是更深的误解和矛盾,长时间的舆论宣传已经让山水员工以及社会民众对维权方的言论深信不疑。山水水泥长时间的沉默,并没有让人们冷静的看清纷争的实质,而是产生更大的怀疑,认为并非如同他们所说的那样是出于维稳的目的,而是无从反驳,这也成为了事态发展推波助澜的因素。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在2015年3月才开始有所转变,开始正面的回应维权方的质疑,开始在山水集团官网、“山水集团吧”、天涯论坛发布山水水泥的声音并正面回应媒体的报道。但这却迟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维权员工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事态进一再扩大并无法调和的原因。

当所有人都进入“角斗场”

当所有人都进入“角斗场”,也就意味着一场生死考验的决斗已经拉响,进与退的选择已由不得自己,与之相关的各方都开始了全面的进攻。

维权代表为了取得自身想要的结果,持续的强劲攻势一分钟都不松懈,每一步都显示了推翻现任领导层的决心。7月18日,山水维权方在天涯上发帖说,“山水的维权发展到了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在维护个人的物质利益了,要维护的是山水集团的前途,张氏爷俩不下台,一切都白搭。”就是要与张氏父子拼个鱼死网破。

从现在的情形来看,维权方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并进一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就在6月22日,山水集团实施投资公司信托股份变现,这充满了刺激性的信托变现,引起维权代表的强力反弹。6月25日,6名维权代表认为信托股份不能出售给第三方,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禁止令”,指称张氏父子非法变现。香港法院采纳了意见,要求山水集团暂停信托股份变现。

山水现管理层为捍卫控制权,对维权亦是方寸步不让,每一次出招都希望可以釜底抽薪,尽快平息山水纷争。近期的密集宣传攻势、企业内部讲说、轰轰烈烈变现、积极应对诉讼等一系列举措,无不显示着其决心和应对。可以说,目前山水现任管理层已经没有了退路,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山水在历史上每一次退让,都会让其遭受灭顶之灾,万劫不复,所以山水如今更是下定决心,一战到底。

作为山水普通的员工为了获得房产证、补偿金以及股权证等现实利益,将希望寄托于这次维权纷争当中。这种心态不仅令政府和企业为解决这件事的努力大打折扣,而且持续催动着山水员工不间断的维权活动。对于山水普通员工而言,没有所谓的“进”与“退”,他们更是随其流而扬其波,没有主动选择的意识和权力,他们只是个利益的跟随者。

在山水水泥、维权代表、持股员工不断的僵持之下,引起了外部资本的关注,并快速的进入了山水集团。过去近一年来,亚洲水泥、中国建材、天瑞集团三家大企业先后入驻山水,并自然而然地卷入了山水水泥股权纷争。

现在可喜的是,已经进驻山水水泥大的资本股东,开始做出了明确的进退选择,出现明显的变化。一直以来保持沉默的天瑞,现在加快了进攻的步伐,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并将山水集团告上了法庭。而作为建材行业了龙头企业,呼吁寻找各方共赢的最大公约数。7月22日,中国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发出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亚洲水泥和中国建材联合发出的信函,表示两家公司有意共同提出自愿现金全面收购山水已发行股份的要约。

如今的山水纷争已经超过了“家务事”的范畴,与山水有关的各方都为自身利益纷纷进入这个斗兽场,以自身利益为根本原则,进行步步紧逼的攻势,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时候如果有谁做出让步得到的结果就是自身利益的损失,然而现在各方都在斗争中,得到的结果却是山水股市停牌,控制权动荡,山水未来渺茫。

从山水纷争的整体态势看来,下一步将如何发展,还取决于各方进退的选择。但可以明确的是,有时候是要以退为进,有时候却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都根据各方的立场而决定。

山水何去何从,令人揪心。

 
本条标题:山水水泥股份之争控制权陷多方博弈
本条信息网址: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华厨具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
0相关评论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关闭广告
合作伙伴:
中华厨具网 鲁ICP备2021046805号         鲁公网安备 37162502000363号 (c)2018-2024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资有风险 加盟需谨慎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